法律法规
法律法规
当前位置:首页 > 法律法规
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
发布时间:2023-11-18 21:35:03 阅读次数[759]
 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
( 2009 版)
一、 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(STEMI)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
( 一)适用对象。 第一诊断为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(STEMI)( ICD10: I21.0- I21.3)
( 二) 诊断依据。
根据《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》( 中华医学会
心血管病分会, 2001 年)、 2007 年 ACC/AHA 及 2008 年 ESC
相关指南
1. 持续剧烈胸痛>30 分, 含服硝酸甘油( NTG) 不缓解;
2. 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 ST 段抬高≥ 0.1mv;
3. 心肌损伤标记物( 肌酸激酶 CK、 CK 同功酶 MB、 心肌特异的
肌钙蛋白 cTNT 和 cTNI、 肌红蛋白) 异常升高( 注: 符合前两
项条件时, 即确定诊断为 STEMI, 不能因为等待心肌标志物检
测的结果而延误再灌注治疗的开始)。
( 三) 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。
根据《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》( 中华医学会
心血管病分会, 2001 年)、 2007 年 ACC/AHA 及 2008 年 ESC
相关指南
1. 一般治疗
2. 再灌注治疗
( 1) 直接 PCI(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)( 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):
①具备急诊 PCI 的条件, 发病<12 小时的所有患者; 尤其是
发病时间>3 小时的患者;
②高危患者。 如并发心源性休克, 但 AMI<36 小时, 休克<18
小时, 尤其是发病时间>3 小时的患者;
③有溶栓禁忌证者;
④高度疑诊为 STEMI 者。
急诊 PCI 指标: 从急诊室至血管开通( door-to-balloon time) <90 分钟。
( 2) 静脉溶栓治疗( 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):
①无溶栓禁忌证, 发病<12 小时的所有患者, 尤其是发病时间
≤ 3 小时的患者;
②无条件行急诊 PCI;
③PCI 需延误时间者( door-to-balloon time>90 分钟)。
溶栓指标: 从急诊室到溶栓治疗开始( door-to needle time) <30 分钟。
( 四) 标准住院日 为: 10-14 天。
( 五) 进入路径标准。
1.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: I21.0- I21.3 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
死疾病编码;
2. 除外主动脉夹层、 急性肺栓塞等疾病或严重机械性并发症者;
3.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, 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
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, 可以进入路径。
( 六) 术前准备( 术前评估) 就诊当天 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。
1. 心电、 血压监护;
2. 血常规+血型;
3. 凝血功能;
4. 心肌损伤标记物;
5. 肝功能、 肾功能、 电解质、 血糖;
6. 感染性疾病筛查( 乙、 丙型肝炎、 HIV、 梅毒等)。
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查:
1. 血脂、 D-二聚体( D - Dimer)、 脑钠肽( BNP);
2. 尿、 便常规+潜血、 酮体;
3. 血气分析;
4. 床旁胸部 X 光片;
5. 床旁心脏超声。
( 七) 选择用 药。
1. 抗心肌缺血药物: 硝酸酯类药物、 β受体阻滞剂;
2. 抗血小板药物: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( 常规合用); 对于行介入
治疗者, 术中可选用 GPⅡ b / Ⅲa 受体拮抗剂;
3. 抗凝药物: 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;
4. 调脂药物: 他汀类药物;
5.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( ACEI);
6. 镇静止痛药: 吗啡或杜冷丁。
( 八) 介入治疗时间。
AMI 起病 12 小时内实施急诊 PCI 治疗; 时间超过 12 小时, 如
患者仍有缺血性疼痛证据, 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, 或合并心源性休克
者, 仍应实施急诊 PCI 治疗。
1. 麻醉方式: 局部麻醉;
2. 手术内置物: 冠状动脉内支架;
3. 术中用药: 抗凝药( 肝素等)、 抗血小板药( GPⅡ b / Ⅲa 受体
拮抗剂)、 血管活性药、 抗心律失常药;
4 . 术后住院第 1 天需检查项目 : 心电图( 动态观察)、 心肌损伤
标记物( 6 小时测一次, 至发病 24 小时)、 血常规、 尿常规、 便常规
+OB、 凝血功能、 血生化、 血气分析、 BNP、 C- 反应蛋白或 hsCRP、
D - Dimer、 心脏超声心动图、 胸部 X 光片。
( 九) 术后住院恢复 7 -14 天。
( 十) 出院标准( 围绕一般情况、 切口 情况、 第一诊断转归)。
1. 生命体征平稳;
2. 血液动力学稳定;
3. 心电稳定;
4. 心功能稳定;
5. 心肌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。
( 十一) 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。
1. 冠状动脉造影后转外科行急诊冠脉搭桥;
2. 等待二次择期 PCI;
3. 有合并症、 病情危重不能出 CCU 和出院;
4. 等待择期 CABG;
5. 患者拒绝出院。
注: 适用于 STEMI 发病<12 小时者, 择期 PCI 患者不适用本流程。
二、 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表单
适用对象: 第一诊断为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(STEMI)(ICD10: I21.0- I21.3)
患者姓名: 性别: 年龄: 门诊号: 住院号:
发病时间: 年 月 日 时 分 到达急诊科时间: 年 月 日 时 分
溶栓开始时间: 年 月 日 时 分 PCI 开始时间: 年 月 日 时 分
住院日期: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: 年 月 日,
标准住院日 10-14 天 实际住院日: 天
时间 到达急诊科(0—10 分钟) 到达急诊科(11—30 分钟)
□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
□ 建立静脉通道
□ 心电和血压监测
□ 描记并评价“18 导联” 心电图
□ 开始急救和常规治疗
□ 急请心血管内科二线医师会诊(5
分钟内到达): 复核诊断、 组织急
救治疗
□ 迅速评估“溶栓治疗”或“直接 PCI
治疗” 的适应证和禁忌证
□ 确定再灌注治疗方案
□ 对拟行“直接 PCI” 者, 尽快术前
准备(药物、 实验室检查、 交待病
情、 签署知情同意书、 通知术者和
导管室、 运送准备等)
□ 对拟行“溶栓治疗” 者, 立即准备、
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尽早实施
□ 描记“18 导联” 心电图
□ 卧床、 禁活动
□ 吸氧
□ 重症监护(持续心电、 血压和血氧饱和
度监测等)
□ 开始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和“常规治疗”
□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
□ 特级护理、 卧床、 禁食
□ 镇静止痛
□ 静脉滴注硝酸甘油
□ 尽快准备和开始急诊“溶栓” 治疗
□ 从速准备和开始急诊 PCI 治疗
□ 实验室检查(溶栓或急诊 PCI 前必
查项目)
□ 建立静脉通道
□ 血清心肌酶学和损伤标志物测定
(不必等结果)
主要
护理
工作
□ 建立静脉通道
□ 给予吸氧
□ 实施重症监护、 做好除颤准备
□ 配合急救治疗(静脉/口服给药等)
□ 静脉抽血准备
□ 完成护理记录
□ 指导家属完成急诊挂号、 交费和办理
“入院手续” 等工作
□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
□ 完成护理记录
□ 特级护理
□ 观察并记录溶栓治疗过程中的病
情变化及救治过程
□ 配合监护和急救治疗
□ 配合急诊 PCI 术前准备
□ 做好急诊 PCI 患者转运准备
病情
变异
记录
□无 □有, 原因:
1.
2.
□无 □有, 原因:
1.
2.
护士
签名
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
医师
签名
注: 适用于 STEMI 发病<12 小时者, 择期 PCI 患者不适用本流程。
时间 到达急诊科(31—90 分钟)
住院第 1 天
(进入 CCU24h 内)
□ 做好患者“急诊室 导管室 CCU”
安全转运准备
□ 密切观察并记录溶栓过程中的病情变
化和救治情况
□ 尽早运送患者到导管室, 实施“直接
PCI” 治疗
□ 密切观察并记录“直接 PCI” 治疗中的病
情变化和救治过程
□ 溶栓或介入治疗后患者安全运送至 CCU
继续治疗
□ 重症监护和救治
□ 若无血运重建治疗条件, 尽快将患者转运
至有血运重建条件的医院
□ 监护、 急救和常规药物治疗
□ 密切观察、 防治心肌梗死并发症
□ 密切观察和防治溶栓和介入并
发症
□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
□ 上级医师查房: 诊断、 鉴别诊断、
危险性分层分析、 确定诊疗方
□ 预防感染(必要时)
□ 实验室检查
□ 梗死范围和心功能评价
□ 危险性评估
□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
□ 特级护理
□ 密切观察并记录溶栓治疗和直接 PCI 过
程中的病情变化和救治过程
□ 持续重症监护(持续心电、 血压等监测)
□ 吸氧
□ 准备溶栓、 直接 PCI 治疗中的救治
□ 实施溶栓治疗
□ 实施直接 PCI 治疗
长期医嘱:
□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
□ 特级护理
□ 卧床、 吸氧
□ 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
□ 流食或半流食
□ 保持大便通畅
□ 镇静止痛
□ 重症监护(持续心电、 血压和血
氧饱和度监测等)
□ 心肌酶动态监测
□ β阻滞剂(无禁忌证者常规使用)
□ ACEI(不能耐受者可选用ARB 治疗)
□ 硝酸酯类药物
□ 阿司匹林、 氯吡格雷联合应用
□ 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 2-8 天
□ 调脂治疗: 他汀类药物
临时医嘱:
□病危通知
□ 心电图
□ 感染性疾病筛查
□ 床旁胸部 X 光片
□ 床旁超声心动图
主要
护理
工作
□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
□ 特级护理、 完成护理记录
□ 配合溶栓治疗监护、 急救和记录
□ 配合直接PCI观察、 监护、 急救和记录
□ 做好转运回 CCU 的准备
□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
□ 特级护理、 护理记录
□ 实施重症监护
□ 配合急救和治疗
□ 维持静脉通道(包括中心静脉)、
静脉和口服给药
□ 抽血化验
□ 执行医嘱和生活护理
病情
变异
记录
□无 □有, 原因:
1.
2.
□无 □有, 原因:
1.
2.
护士
签名
白班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小夜班 大夜班
医师
签名
注: 如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, 加用胺碘酮; 如发生心衰, 加用利尿剂等药物; 低血压者可
给予多巴胺。
时间
住院第 2 天
(进入 CCU24-48h)
住院第 3 天
(进入 CCU48-72h)
□ 继续重症监护
□ 急性心梗和介入并发症预防和诊
□ 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
□ 上级医师查房: 治疗效果评估和
诊疗方案调整或补充
□ 继续重症监护
□ 心电监测
□ 上级医师查房: 梗死面积和心功能再评
□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和病程记录
□ 继续和调整药物治疗
□ 确定患者是否可以转出 CCU
长期医嘱:
□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
□ 特级护理或Ⅰ 级护理
□ 卧床或床旁活动
□ 流食或半流食
□ 保持大便通畅
□ 吸氧
□ 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
□ 重症监护(持续心电、 血压和血
氧饱和度监测等)
□ β阻滞剂(无禁忌证者常规使用)
□ ACEI(不能耐受者可选用 ARB
治疗)
□ 硝酸酯类药物
□ 阿司匹林、 氯吡格雷联合应用
□ 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 2-8 天
□ 调脂治疗: 他汀类药物
临时医嘱:
□ 心电图
□ 心肌损伤标志物
长期医嘱:
□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
□ Ⅰ 级护理
□ 床上或床旁活动
□ 半流食或低盐低脂普食
□ 保持大便通畅
□ 间断吸氧
□ 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
□ 重症监护(持续心电、 血压和血氧饱和
度监测等)
□ β阻滞剂(无禁忌证者常规使用)
□ ACEI(不能耐受者可选用 ARB 治疗)
□ 硝酸酯类药物
□ 阿司匹林、 氯吡格雷联合应用
□ 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 2-8 天
□ 调脂治疗: 他汀类药物
临时医嘱:
□ 心电图
□ 心肌损伤标志物
主要
护理
工作
□ 配合急救和治疗
□ 生活与心理护理
□ 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分层指导患
者恢复期的康复和锻炼
□ 配合稳定患者转出 CCU 至普通
病房
□ 配合医疗工作
□ 生活与心理护理
□ 配合康复和二级预防宣教
病情
变异
记录
□无 □有, 原因:
1.
2.
□无 □有, 原因:
1.
2.
护士
签名
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
医师
签名
时间
住院第 4-6 天
(普通病房第 1-3 天)
住院第 7-9 天
(普通病房第 4-6 天)
住院第 10-14 天
(出院日)
□ 上级医师查房: 危险性分
层、 心功能、 监护强度和
治疗效果评估
□ 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
□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
□ 急性心肌梗死“常规治疗”
□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
□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
□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
□ 预防并发症
□ 再次血运重建治疗评估: 包
括 PCI、 CABG
□ 完成择期 PCI
□ 梗死面积和心功能再评价
□ 治疗效果、 预后和出院评估
□ 确定患者是否可以出院
□ 康复和宣教
如果患者可以出院:
□ 通知出院处
□ 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出院
□ 向 患者交待出 院后注意事
项, 预约复诊日期
□ 将“出院总结”交给患者
如患者不能出院:
□ 请在“病程记录” 中说明原
因和继续治疗和二级预防
的方案
长期医嘱:
□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
□ Ⅱ 级护理
□ 床旁活动
□ 低盐低脂普食
□ β 阻滞剂(无禁忌证者常
规使用)
□ ACEI (不能耐受者可选用
ARB 治疗)
□ 口服硝酸酯类药物
□ 阿司匹林、氯吡格雷联合应用
□ 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2-8 天
□ 调脂治疗: 他汀类药物
临时医嘱:
□ 心电图
□ 心肌损伤标志物
长期医嘱:
□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
□ Ⅱ 级护理
□ 室内或室外活动
□ 低盐低脂普食
□ β阻滞剂(无禁忌证者常规使用)
□ ACEI( 不能耐受者可选用
ARB 治疗)
□ 口服硝酸酯类药物
□ 阿司匹林、 氯吡格雷联合应用
□ 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 2-8 天
□ 调脂治疗: 他汀类药物
临时医嘱:
□ 血、 尿、 便常规, 凝血功能, 生化
检查
□ 心电图、 心脏超声、 胸部X光片
长期医嘱:
□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
□ Ⅲ级护理
□ 室内或室外活动
□ 低盐低脂普食
□ β 阻滞剂(无禁忌证者常规
使用)
□ ACEI( 不能耐受者可选用
ARB 治疗)
□ 口服硝酸酯类药物
□ 阿司匹林、 氯吡格雷联合应用
□ 调脂治疗: 他汀类药物
□ 疾病恢复期心理与生活护理
□ 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
分层指导并监督患者恢
复期的治疗与活动
□ Ⅱ 级预防教育
□ 疾病恢复期心理与生活护理
□ 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分
层指导并监督患者恢复期
的治疗与活动
□ Ⅱ 级预防教育
□ 出院准备及出院指导
□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
□ 出院指导
□ Ⅱ 级预防教育
病情
变异
记录
□无 □有, 原因:
1.
2.
□无 □有, 原因:
1.
2.
□无 □有, 原因:
1.
2.
护士
签名
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
医师
签名


上一篇:心脏介入诊疗术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急救与护理专家共识
下一篇: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国专家建议(2015)

山西省医疗纠纷律师咨询网

山西三有律师事务所李永敬团队

您身边的私人律师专家

律师联系电话:18835154104

地址: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远东大厦B座
扫一扫 关注我们
提交您的需求
  • 姓名:
  • 联系方式:
  • 其他备注:
  • 版权所有:山西三有律师事务所    备案号:晋ICP备2022004584号